6月1日,深圳和香港正式实现公交、地铁“一码畅行”,往来两地的游客和居民,乘车只需打开深圳通扫码就可便捷支付;年初,深圳机场码头新开前往香港市区水路航线,1小时直达香港中港城码头;3月,深圳通首次推出深港联乘服务,跨境巴士和内公交地铁实现“一票联程”……深港交通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是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的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指出,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目前,深圳正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机遇、大文章,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切实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努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重大合作平台为牵引 激发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活力源”
重大合作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性载体,深圳正以此为牵引加速推动大湾区深度融通发展。
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这个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累计已推出76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复制推广达76项。交通领域出台了创新海事服务支持措施,支持前海加快发展高端要素集聚的现代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布前海支持涉税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八条措施,加快打造大湾区涉税服务业发展高地;“金融支持前海30条”成效显现,截至4月末,深港账户通为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立账户24.98万户,深圳累计开立跨境理财通账户2.6万个。
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首批重点项目之一河套科创中心正式封顶,高标准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向着生命科学研发高地加速迈进;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建设全面提速,与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共同打造西、中、东全面对接的战略合作平台体系。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在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楼,机械臂正熟练地把多个生物试剂和样品放进微孔板,将繁琐的实验从纯手工转为自动化、低通量转为高通量、随性化转为标准化,实现各类“生产线”的柔性化集成,这座现代“生物铸造工厂”就坐落在光明科学城。
在不久前举行的光明科学城论坛上,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正式入驻,将加速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高端科研资源聚集。目前,深圳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开工建设,鹏城云脑Ⅲ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深圳湾实验室等一批科研机构纷至沓来。正在成为全球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的深圳,也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成为激发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活力源”。
软硬联通不断深化 大湾区融合跑出“加速度”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合龙,粤港澳大湾区两大重要交通枢纽——南中高速与深中通道实现联通;深江铁路(深圳段)全线首桩正式开钻,主体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全开段开启盾构施工始发作业……“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正加速推进,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加快加深,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重点的“软联通”,也在大湾区持续拓宽深化。4月下旬,粤港澳三地在深圳共同公布110项三地通行的“湾区标准”,涵盖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物流等25个领域,在这份标准清单中,小到广式月饼、广陈皮、传统凉茶,大到楼宇可持续发展指数、食品冷链应急配送规范都有了标准规范。
深港合作更多走向生活。5月26日,由香港贸易发展局、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港·潮流”购物节在福田区开幕,这是全面恢复通关后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型香港时尚潮流产品推广活动,近80家香港参展商、超130家香港品牌参展,为包括深圳在内的大湾区消费者带来具有时尚生活感的购物体验。
在民生领域,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深港合作也跑出“加速度”。《深圳市进一步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实施细则》,涉及港澳居民各类就业补贴达15项,将推动更多港澳青年来深就业创业;“港澳药械通”持续推进,目前深圳4家医疗机构获批引入31种进口药械,已有近1700人次享受试点政策福利;福田区政府与香港城市大学将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共同建设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18类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即可执业……
湾区潮涌,“圳”在发力。目前,深圳正加快自身更好更快更强发展,聚焦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促进深港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携手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记者 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