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中的人民性,是理解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所在。新质生产力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
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取向
纵观中国共产党引领推动的技术革命与生产力革命史,人民性是贯彻其中的根本性取向维度。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所指向的人民性不是抽象、单一的,而是涵盖多个维度、不同层面的目标集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自成立之初就将人民利益至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动准则。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保障和增进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生产力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高位置,切实满足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这不仅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本质,更是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政治立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之需。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且需求多样化、多元化。新质生产力正是基于对新的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而形成的,不仅强调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还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求推动社会经济总量的稳步提升与质量结构的优化升级,还要求规范社会财富积累机制,推动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以满足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期许。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是以自然资源的无限度消耗为代价,而是要将其打造为绿色生产力,以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发展新质生产力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生动诠释了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取向。
以充分发挥人民主体地位为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全面深化改革是广大人民自己的事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由人民推动。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时代表达。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生产领域,更广泛地渗透到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在这些领域中,人的知识、创造力便成了决定性的因素。同时,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是在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条件下实现发展的。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人民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
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资源。新质生产力是对过去相对效率较低生产力的全面超越,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实现生产力三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关键在于人。当今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发展需要依靠人才,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人才驱动,创新的核心动力是人的知识、智慧和创造力,从科研人员的突破性发现到企业家的商业模式革新,是人的创新活动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过程中,要注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造活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以人民是否满意为根本标尺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检验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否取得成效,最终要由人民来评判、由人民来阅卷、由人民来打分。要让人民成为评价新质生产力的主体,以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尺。
人民是衡量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和标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新质”产品和服务。这些成果是否做到了人民共享,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是否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实惠和更好的生活品质,都应交予人民评判。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人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成效的评价主体,人民标准是评判发展成果的标尺。
人民满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旨归。新质生产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党和国家为了打破固有发展模式、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的在于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人民性的同时,还要求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同时,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平台,让他们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只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让人民真正满意,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自然就成为人民群众的最终选择。
【作者为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