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三小时约_1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 _800元快餐不限次的地方

打造高效政务服务平台,立足专业城市建设综合运营商定位,做新时代美好生活缔造者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生态

2024-10-24 10:13:30
2024-10-23来源:新华日报作者:王义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外工作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这对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和文化生态作了深刻阐释。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早在上世纪80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就指出,“最近五百年,全世界在政治以外的各个领域,都按西方的意图统一起来了。恐怕可以说,正是中国肩负着不止给半个世界而且是整个世界带来政治统一与和平的命运。”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75位诺贝尔奖得主围绕“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议题展开讨论,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汲取25个世纪之前的儒家先贤之智慧。

  可以说,人本主义、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今天数字文明、生态文明,都有极好的解释力。所以在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在迈向数字和生态文明的时候,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塑造新质生产力所培育的新型生产关系。

  全球文明倡议的使命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旨在解决三大问题:

  为文明正名: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为现代化溯源:西方率先实现现代化,把原因归结于自身文化,将之说成是文明,并说古老文明都没有实现现代化,西方创造的现代文明是普世的,其他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要否定传统文化,即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开创了文明古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现代化道路的先河,鼓舞了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现代化信心,还原了世界现代化的多样性,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为人类未来谋智慧: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文明、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使命的生态文明,给人类文明转型形成重大冲击,也带来巨大机遇。必须汲取各国文明智慧,加强文明共同体式对话,寻找解决人类问题的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中的“四个倡导”:

  ——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倡导之一,还原文化-文明关系,还原真正的世界多样性——文明多样性,而非西方倡导的文化多样性。

  ——我们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倡导之二,还原普世价值与价值的普世性:全人类共同价值才是最具包容性的。所谓的普世价值将一神论的价值普世性包装成普世价值,将西方唯一实现了现代化说成开创了人类现代文明。因此,我们提出建设现代文明,打破西方对现代文明的垄断。

  ——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倡导之三,现代化的文化涵义:一是,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滋养,不能否定传统去搞现代化。二是,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适应时代进步,尤其是融入数字文明、生态文明。

  ——我们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倡导之四,文明平等基础上的对话才是真正的对话,否则是文明教化或自己与自己的影子对话。对话的目标是构建文明共同体,对话的途径是塑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对话是起化学反应,完善文明,成为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

  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生态的逻辑

  1990年12月,针对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为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生态指引了方向,遵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逻辑。

  各美其美: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命运自主。

  近代以来,西方率先实现现代化,并把原因归结于自身文化,将之说成是文明,认为只有西方创造的现代文明是“普世”的。而其他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要否定传统文化,走西方化道路。事实上,传统文化是文明的滋养,而非羁绊。任何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都需建立在本国国情基础上,而最大的国情是文化基础,这是无法改变的DNA。

  在探索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同时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探索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开创了文明古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现代化道路的先河,鼓舞了文明古国的现代化信心,还原了世界现代化的多样性。

  今天,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文明古国,需要找到文明自信,在推动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非简单模仿,甚至依附他国,让文明成为文明,每个国家成为自己。

  在世界层面,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正是希望各国成为自己,是包容别人的自己,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现代化不仅不是去传统,反而是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之道,是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美人之美: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实现命运与共。

  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西方经济学推崇的是“帕累托最优”,即在不减少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实现个体的利益最大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则崇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自我利益提升的同时提高他人所得。

  美美与共: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网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解决“被联通”的问题(平等赤字)、“不通不联”的问题(发展赤字)、“联而不通”的问题(信任赤字)、“通而不联”的问题(治理赤字)、互联互通的问题(和平赤字),实现全球互联互通,打造横向的全球化、包容性的全球化,解放生产力。

  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所倡导的“五通”之精髓,正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弯道超车、变道超车和共同复兴,开创包容性全球化。今天,以互联互通为核心的“一带一路”通过包容性技术、包容性制度,正在摒弃旧式全球化,开创全球化3.0版。我们正在迈入万物互联的时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

  世界大同:让人类告别霸权时代,实现永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强调“文化自信”,实现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以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邓小平同志讲过,“如果有朝一日中国要称霸世界,世界人民就有责任揭露我们,指责我们,并同中国人民一道来反对称霸的中国。”我们已进入区块链、万物互联的技术时代,要去中心结构,去霸权。中国共产党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告别霸权时代,这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当代政党平台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