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三小时约_1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 _800元快餐不限次的地方

打造高效政务服务平台,立足专业城市建设综合运营商定位,做新时代美好生活缔造者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24-05-14 09:40:01
2024-05-13来源:《今日海南》2024年第4期作者:周文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我们如何进行理论创新、用好党的创新理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六个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概括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也就有了方法论意义。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是世界观的表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同就在于,世界观侧重说明世界“是什么”,方法论侧重说明“怎么办”;世界观决定怎么去“想”,方法论决定怎么去“做”,二者统一于人的实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确处理治党治国治军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内政外交国防的关系,科学决策领航,稳健驾驭复杂局面,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带领我们党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伟大的实践创造了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着伟大的实践,这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正确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是新时代十年位列第一的伟大变革。另一方面,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又指导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其集中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第一次明确概括,为我们深入系统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把“金钥匙”。通过研读和思考,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六个必须坚持”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特别是从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成功实践中提炼概括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亲和力。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胸怀天下,明确写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了必须贯彻落实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坚持系统观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而所有这一切,都始终贯穿着坚持自强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六个必须坚持”是根据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概括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以“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征程上,我们仍然需要运用“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各项工作。

  第三,“六个必须坚持”是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构成了一个具有独到特色的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体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独创性。

  这“六个必须坚持”虽然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体现在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但明确提炼概括为一个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完整哲学体系,把它们从宝贵经验和基本方略上升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还是第一次。这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色。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并自觉运用“六个必须坚持”,既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深刻领会“六个必须坚持”的道理学理哲理

  “六个必须坚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理哲理。只有搞清楚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才能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于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在这里,道理是指论点的根据和理由、事物的内在规律;学理是指科学上的原理、法则或依据;哲理是指哲学的道理或学理;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因此,哲理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最广的适用性。无论是道理、学理还是哲理,共同之处在于一个“理”。所谓学深学透,就是要悟透“六个必须坚持”所蕴含的“理”。

  坚持人民至上所蕴含的“理”,在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是为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所证明了的真理,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党百年奋斗的成功,在于奋斗的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于得到了千百万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坚持自信自立所蕴含的“理”,在于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坚定不移地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深信人民的事业必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信掌握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一往无前;深信社会进步的发展规律不可抗拒,历史车轮不可阻挡,“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能实现;深信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必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走自己的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坚持自信自立,是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原因。

  坚持守正创新所蕴含的“理”,植根于物质世界的客观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物质世界的客观辩证法的能动反映。事物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总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发扬和抛弃的统一。守正创新正是客观辩证法对理论创新和实际工作的必然要求和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守正才能不偏离正道,创新才能顺应时势。守正与创新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是方向正确的创新、有价值的创新;创新是守正的保证和动力,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守正,只有创新才能使所守之“正”与时俱进,获得强大生命力。

  坚持问题导向所蕴含的“理”,在于矛盾的普遍性,在于客观世界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的无休止过程。矛盾往往表现为问题。毛泽东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就是揭示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固有矛盾,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因此,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贯彻始终的是鲜明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更有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科学方法。

  坚持系统观念所蕴含的“理”,在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系统,小到个体生命,大到浩瀚宇宙,都是如此。因此,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实践证明了系统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坚持胸怀天下之“理”,在于马克思把人类幸福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哪怕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仍然矢志不渝;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为己任,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坚持胸怀天下所蕴含的“理”,还在于“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将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六个必须坚持”建立在深厚的道理学理哲理基础上。这些深厚的道理学理哲理,一方面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具有坚实的真理力量;另一方面来自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经验概括,具有坚实的实践力量,因此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

  自觉用好“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习和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既是理论创新的要求,也是实践工作的要求。一方面,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另一方面,理论创新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用来指导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用来指导各项工作。用好了“六个必须坚持”,就能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如何坚持人民至上?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掌权用权,要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制定目标任务,都要落脚在“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创造政绩,要懂得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创造政绩;评价工作,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官行事,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

  如何坚持自信自立?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同时,增强忧患意识,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如何坚持守正创新?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开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

  如何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是担当作为的具体表现。要聚焦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当下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将伴随始终,“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将长期存在。我们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正确解决问题。

  如何坚持系统观念?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这些体系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许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坚持系统观念的光辉典范。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如何坚持胸怀天下?就是要在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加速演进的世界格局面前,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只要我们自觉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团结奋斗、勇毅前行、扎实工作,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就能一一落到实处。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