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究其本质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作为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先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对人类生存道义的高度自觉和现实演绎,呈现了文明跃迁与自然解放之间的互参,诠释了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有机融合的话语叙事。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哲学意涵,应当承续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核精要,从实践理性的本体论根基、系统思维的方法论引领、和谐共生的价值论彰显三个维度予以充分展开。
实践理性的本体论根基
从生态哲学视角看,实践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根本命题和逻辑主线,实践理性超越了主客二元对立的工具理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体论根基。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人头脑中观念的现实生成,将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有机统一于“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活动之中。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依托实践架构起对生态?;纳畈愦慰疾欤沂境錾缁嵘胱匀恍翁淝ㄖ涞哪谠诠亓W越ひ蹈锩岳?,机器大工业生产在经济理性的宰治下抽离了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相对和谐,对自然的超负荷消耗和巨大破坏所引起的不仅仅是生态?;?,更甚是人类文明与发展理念的哲学?;?。进入现代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社会生产已经实现了从旧质向新质的转向升级,并从根本上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作为社会生产力“质”的有效提升,新质生产力突出强调渗透性要素与实体要素的互动融合,符合数字化条件下因生产力突破衍生的实践新质态,代表生产方式的优化跃升,是立足于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谋划发展。
新质生产力契合新发展理念需要,在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技术创新为主线,以范式变革为根本,在传统生产力上取得创新性突破。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实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有机蜕变,彰显了科技赋能实践跃升的时代向度。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这个重要的强大动力支持。新质生产力摒弃高投入、高污染、高扩张的增长路径,以关键技术突破打造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新引擎,孕育低碳环保的产业模式、产业空间、产业体系,在实践中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减轻生态系统压力,是基于资源环境形势而激活的新动能,凸显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高水平?;さ男掠攀啤A硪环矫?,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产能与产业链的耦合共生,加快实现绿色生产范式转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质生产力在“求新”“求质”中着力造就高技术含量的生产要素,倡导“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生成路径,以小投入大产出创造强大的发展动能,将生态环境等要素纳入生产函数,将社会活动限定在生态合理范围之内,是回应现代化实践要求、顺应产业革命、构筑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系统思维的方法论引领
在生态哲学视野下,系统思维揭示了自然、人类以及社会之间辩证运动的重要前提,旨在从整体上把生态看作有机复合体。质言之,包括一切生命体在内的生物圈是一个有机联结的系统整体,当系统中的部分因子发生改变时,整个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照此理解,深入阐释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必然要从理论层面把握其内在结构与运行机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新质生产力实现了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螺旋式上升。在科学技术的催生下,推动各生产要素系统化整合、协作化流动和高效化开发,围绕生产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转型,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新规范。
生产力表现为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现实能力。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传统生产力更多表现为技能型劳动主体以社会大生产条件下的机器设备实现与劳动客体自然条件的整合,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自然操纵。相比之下,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依托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催生劳动工具的颠覆性变革,在扩大化劳动对象发展趋势基础上实现新型生产结构的联结互生,是自然改造综合水平的高度提升。在产业层面,新质生产力以智能化、绿色化引发生产要素转型升级,推动新型业态蓬勃发展,着力打造资源共享、高效合作、广泛协同的产业生态圈,加速发挥各要素融洽无间的系统优势,凸显低碳融合的生态特性。在空间层面,新质生产力通过信息化时代所创造的技术优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业能耗,最大限度降低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增强各区域发展统筹协调性,亦是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涵养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推动教育、人才、科技联合发力,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潜力和优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质生产力以教育为提升基础、以人才为发展根本、以科技为创新关键,从系统性战略高度探索构建三者融合体系,充分发挥人才纽带优势,深入思考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培育人才工作与教育、科技相匹配的创新体系,以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理念的系统性转变,推动全社会打造绿色低碳接力链,激发绿色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是以后发优势奋力汇聚教育、人才、科技合力的自然资本。
和谐共生的价值论彰显
基于生态哲学视域,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自然先于人类存在,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人的生命展开的前提和物质生产生活实践发生的场域。人因自然而生,人类活动无法脱离自然独立存在,自然则因为有了人的存在而具有了无限的生机活力和广阔的演化空间,二者始终处于有机统一的互动关系之中。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资本主义可以超越封建主义在于其拥有更为先进的生产力,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同样带来了不可解决的自然矛盾,人类对自然带有目的性的无限索取,不合理的物质生产开启了生态?;母盒вΑ?ldquo;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改变传统生产力发展的实践逻辑,必然要拨开人与自然分离对抗的历史迷雾,推动社会生产生态化文明转型,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新质生产力作为绿色生产力,本质内涵在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
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创造新的生产力发展路径,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新的现实前提。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发展模式,所谓“新”,意指新质生产力是奠基于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内涵下“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生产力;所谓“质”,则更为强调创新要素,以关键技术突破衍生出新的生产形态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清洁化、可循环的绿色竞争力。新质生产力因而具有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特质,顺应低污染、低消耗、低投入的发展需求,从现有生产领域中培育出更为绿色、高效、低碳的新型生产力,从而呈现出人与自然相融共生的现实效应。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旨在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造就蓬勃动力。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短板是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阻碍,新质生产力着眼于高附加值产业创新与应用,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配置,减少化石能源依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彻底改变资源型产业格局,打造生态主导型多元经济格局,是降低资源消耗、优化产业生态支撑的发展样态,对于历史地、实践地、系统地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命题具有重要意义。简而言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人与自然有序性关系的现实呈现,在社会活动中赋予自然特定的秩序与水平,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是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内在向度。
(作者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